醫療常識★必看!這樣的大便帶血小心腸癌!九成腸癌患者,都有「便血」經歷!(歡迎分享)

必看!這樣的大便帶血小心腸癌!九成腸癌患者,都有「便血」經歷!(歡迎分享)

「大便」出血,然而大多數人都簡單地認為是普通痔瘡引起的,能忍就忍,等到有一天不得不去專科醫院結果卻被檢查出了腸腫瘤已是中晚期,這才後悔為什麼早期的時候就沒有發現呢?臨床上這樣的病例屢見不鮮,其實「便血」早就發出了危險信號,隻是患者沒有重視。腸癌患者九成都有便血經曆,深圳「結直腸癌公益防治活動」提醒,出現便血的患者應及早就醫,查明出血成因,以便及早進行專業治療。

  便血,最易混淆「痔瘡」和「直腸癌」

  家住福田的37歲的梁先生最近幾天總是覺得很累,大便裏混着血。然而由於幾年前得過痔瘡,症狀與這個很相似,於是並沒有太在意,仍按着以前治痔瘡的方子讓醫生開了點外用藥。轉眼三個月過去了,梁先生的情況卻一點也沒好轉,這下才意識到該到肛腸專科醫院徹底檢查。檢查結果顯示,引起梁先生大便帶血的並不是痔瘡,而是直腸癌,而且已經到了中期!

  九成腸癌患者,都有「便血」經曆

  「便血」不重視,像梁先生這樣把腸癌誤當成痔瘡結果耽誤了病情的病人不少。據統計,我國每年新發病人大約40多萬,每5分鍾就有1人死於腸癌。中華中醫藥委員會肛腸分會報告統計,大約有50%-80%的腸癌患者,初期被誤診為痔瘡,導緻病情延誤。

  統計顯示,九成腸癌患者都有「便血」經曆。所以,大便出血應予以高度警惕,不要輕率地診斷為痔瘡,即使患有痔瘡,也要警惕伴有腸癌的可能,必須進一步檢查排除癌腫。在痔瘡的治療過程中,如果症狀長期沒明顯好轉,或反複出現便血也應該予以重視,千萬別讓小小痔瘡耽誤了對直腸癌等疾病的診斷。

  「腸癌」高危人群,應定期專業肛檢

  從市結直腸癌公益活動組委會獲悉,深圳「結直腸癌防治公益活動」今年面向全市啟動以來,已確診腸癌10餘例,980多名病情遷延的痔瘡患者已在專業肛腸醫院接受治療。但是,在參與防治檢查並受訪的市民中,竟有80%不知道「便血」也是腸癌信號。

  專家提醒市民,發現有便血、肛周疼痛、肛門腫塊突起、流膿、腹痛腹瀉、便秘、肛門異物感等症狀時,尤其是久坐、熬夜、愛宵夜、喝酒、喜肉食辛辣食物以及有肛腸疾病家族史等腸癌高危人群,應盡早到專業肛腸醫院定期進行專業檢查,做到小病早治、大病早防,用藥一定在肛腸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遠離腸癌威脅。

必看!這樣的大便帶血小心腸癌!九成腸癌患者,都有「便血」經歷!(歡迎分享)

大腸癌分期圖

 

歡迎分享出去~~~~~~~~~~~~~~

 

其他閱讀:

一定要看!心肌梗塞是可以事先防範的!

心肌梗塞發生前出現的先兆!(歡迎分享)

點我看更多>>>>

http://www.life.com.tw/?app=view&no=148406

 

 

相關推薦

▲(CNEWS資料照/記者陳鈞凱攝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國內院內感染再傳壞消息!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(3)日公布新增1例確診個案,為第34例「同病房不同病室(即同一樓層相鄰的不同房間)」已出院病人的陪病家屬、50多歲女性,近期無國內外旅遊史,判斷是第34例的衍生病例。 指揮中心表示,...

閱讀詳情 »

▲(示意照/翻攝自Pixabay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健保去年4月開放癌症免疫新藥適用8癌別、11種適應症的病人,救命效果究竟如何?健保署今(3)日公布最新治療成果數字,總體反應率僅約2成4,針對這批治療有效者,健保決定放寬多給付1年的藥費,以達到「永久有效」。另外,胃癌、肝癌的免疫新...

閱讀詳情 »

▲(示意照/翻攝自Pixabay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肺癌患者有好消息!健保署今(3)日宣布,經「全民健康保險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」通過把治療EGFR突變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第3代標靶新藥納入健保,目前健保已經與藥廠議價進入最後一個階段,只要藥費支出能壓在1年2億內,最快...

閱讀詳情 »

▲(照/振興醫院提供)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 台灣醫療水準又破世界紀錄!107歲的陳爺爺5年前因主動脈瓣問題,接受了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手術(TAVI),手術成功後,迄今已打破過去全世界醫學報導仍健在、最高齡接受過TAVI手術的104歲人瑞紀錄。替他執刀的振興醫院表示,該院經驗即便是極困難的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